全国生态日预热昆明市开展“绿种子”护滇行动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8:18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。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,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,8月13日,昆明市生态环境局、昆明市妇联联合举办“九湖环保卫士志愿服务活动——昆明市‘绿种子’护滇行动”,旨在通过一丰富多彩的活动,为生态日营造浓厚氛围,同时将生态日的环保理念延伸到日常生活中,让环保行动常态化。

"外来物种会影响鸟类吗?"来自昆明市各小学的30多位小朋友,从呈贡薰衣草庄园出发,沿滇池绿道进行近5公里环保实践,以“滇池水质保护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——2025年生态日预热”为主题,通过观察和记录湿地中的动植物,了解食物链的构成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;观察湿地鸟类、调研儿童友好设施,并进行水质监测调研,通过实际监测和数据分析,了解滇池湿地水质的变化及其与城市生活的关联。

上午活动中,小朋友们通过望远镜,观察湿地鸟类的种类、繁育、栖息行为及迁徙路线;记录鸟类与湿地设施的互动(如鸟类栖息区、观鸟台等);采访鸟类保护者及专家,了解湿地对鸟类的保护措施及外来物种对生态的影响。同时,进行儿童友好设施调研,观察湿地公园内儿童休憩区、观鸟设施的设计是否符合儿童需求;儿童提出改进建议(如增加观鸟设备、设置鸟类知识科普牌等)。小朋友们还参与制作“湿地与鸟类的友好故事”宣传短片,呼吁保护湿地生态;通过绘画、手写信等方式,表达儿童对鸟类和湿地的关爱。

在水质监测调研环节,每一位小朋友都会化身检测员,在滇池湿地不同区域采集水样,记录采样点的位置、环境特点等信息,并对这段水域的水质进行检测,小朋友们用pH试纸、溶解氧等试剂和各种仪器来检测水质。通过绘画、手绘图或文字记录,分享“水质监测小故事”,表达对水质变化的观察和思考。

下午,小朋友们参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昆明市生态环境监测站。参观水质监测实验室、分析滇池水质现状与变化。以“一滴水的旅行”为主题,将滇池水质与城市生活的联系贯穿其中。科普讲座环节,主办方介绍滇池的水源构成,包括降雨、河流注入等,让青少年了解滇池水的来源。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环保行为,如节约用水、不乱扔垃圾、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等,鼓励他们从自身做起。讲座结束后,设置互动交流环节,邀请小朋友分享自己对滇池保护的想法和建议,播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。

据介绍,今年6月1日,昆明市“绿种子”护滇行动首场活动在滇池绿道举行。在全年系列活动中,“绿种子”护滇行动将在不同群体中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实践,形成广覆盖、多角色、常态化的护湖行动网络。通过定制化内容和特色任务,形成多元联动的护湖矩阵,利用系列化设计与多元人群参与,逐步构建起覆盖“公众—家庭—社会”的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共治矩阵,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的志愿品牌。

全媒体记者:庞继光

审核:段寅彬

二审:钟玲

终审:许建龙